為何儲存方式對牛肉的品質還能有這么大的影響?難道用次的冷凍室就要比家里的電冰箱儲存的牛肉更美味么?其實這里所謂的儲存方式是一個有些籠統的概念,它真正所指的并非常規意義的儲存,而是指屠宰后的牛肉在特定環境下的內部變化,我們可以稱之為【排酸】和【熟成】。生活中,不僅僅牛肉有排酸,豬肉、羊肉都有排酸一說。這里的酸指的其實是豬牛羊在被宰殺以后,身體的大部分細胞亦然會繼續保持一段時間的活性,但由于細胞無法再通過血液流動獲得氧氣,因此只能夠進行無氧呼吸,進而產生大量的乳酸。
乳酸并非什么有害物質,人們在劇烈運動時,也會因為能量需要而進行一部分的無氧呼吸產生乳酸,這也是為何運動后不及時做好放松運動,第二天全身肌肉會很酸痛的原因。但如果人直接食用含有大量乳酸的牛羊肉,就會感到口感和味道變差了。不過好在乳酸并非十分穩定的物質,時間久了乳酸會分解掉。所以屠宰場在宰殺完牲畜后,會將牛肉倒掛在0℃-4℃的環境里至少48小時,促進牛肉體內的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、水和酒精,然后從肉中自然排除,這個過程便成稱為牛肉的排酸。
細心的話會發現0℃-4℃的環境和我們平時冷藏食物的溫度十分相似,換言之冷藏中的肉就是在進行排酸,所以排酸肉又有另一個我們更加熟悉的名字:冷鮮肉。與冷鮮肉不同的分別是熱鮮肉和冷凍肉,前者就是市場上常見的現宰現賣的肉,后者則是將肉放入-18℃以下冷凍,二者都因為沒有排酸所以肉質和口感都差了許多。
您好,歡迎蒞臨佰鮮制冷,歡迎咨詢...
觸屏版二維碼 |